社区首页 / 复旦大学 / 帖子详情

征服我的是你曼妙的舞姿!复旦国标舞队员在大赛夺冠!

发表于:2018-04-17 13:19 [ 只看楼主] 11553 0 124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届CBDF“院校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的赛场上,复旦大学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同台竞技,经过3个舞种,12轮比拼,最终,复旦代表队获得冠军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荣获第一!

才貌兼备的复旦代表团

以梦为马,拼搏进取的活力青年

复旦大学国标舞协会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有21年历史。这支队伍代表复旦大学南征北战,参加了许多重量级的高校国标舞大赛,也收获了无数掌声与荣誉。

“国标舞有着独有的特质,是艺术兴趣,也是体育项目。”国标舞协社长、新闻学院2016级本科生赵娅男这样介绍:“它属于体育舞蹈的范畴,正在申请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所以它对舞者身体素质的要求并不亚于专业运动员。”在队员们看来,国标舞作为一种运动区别于其他舞蹈,这也更增加了它学习与训练的难度。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耗费更多体力适应舞蹈,也需要更高强度的集训来应对比赛。而正是这些并不容易的境况,带来了更多磨练,在舞蹈场上挥洒汗水,在学习路上勤奋进取,队员们在辛苦的旅途中变得更为坚毅与成熟。

说起自己的同伴们,作为在国标舞协待了五年的“老前辈”,经济学院2016级硕士生高基乔言语中难掩自豪:“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队员可不少。”

如此优异的成绩,其后必定浸染着更多辛勤的汗水,在去比赛的地铁上看书,在排演的空隙看书,在训练归来的深夜看书,每一分能够利用的时间,队员们都格外珍惜。“热爱舞蹈,愿意为之付出,但作为学生,我们也都明白学业的重要性,所以牺牲更多休息的时间。”前任社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本科生李艾珊这样说,和她一样,其他队员们也是这样做。

“国标舞协的同学们,似乎都有一股拼劲,在这种氛围中,不知不觉也会被感染。”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本科生张遥是舞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他说:“高强度的训练磨砺了队员们拼搏进取的坚强意志,也正是这股子拼劲,支撑着队员们在赛场上斩获佳绩,在学业上争优争先。”舞蹈与学业,两者不仅没有构成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共同助力队员们的成长。

2017年怀柔国际标准舞艺术节,复旦大学代表队入场

以舞为媒,舞台上的复旦使者

维也纳金色大厅、WDC公开赛、110周年校庆晚会……这些都是国标舞协队员们曾挥洒汗水的舞台。拥有国际视野,站上国际舞台,是复旦国标舞协始终追求的心愿。

而在国标舞协的队伍中,还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他既是老师,又是成员,更是队员们眼中“令人安心”的存在,“只要有他在,什么比赛我们都敢上。”“他是个自我要求特别高的人,每次想松懈时想到他,就会立刻想要逼自己找回状态。”他就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6级本科生康哲,一位来自波黑的留学生。

康哲与其舞伴

康哲八岁开始习舞,仅仅三个月就拿下全国冠军,从那时起,舞蹈便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因为舞蹈,他与中国结缘,与复旦结缘。

2013年,康哲来到中国参加国标舞比赛:“我很快就被这个国家开放、包容的气质所深深吸引,更重要的是,这里能够为我热爱的舞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回国后他便开始着手申请来中国留学,三年后,他正式成为复旦大学的学生。

“如果说中国给了我舞蹈的希望,那么复旦大学就真真正正为我打开了舞蹈世界新的大门。”虽然只学习了一年多的中文,但他的表达显得流利且生动,他坦言这也是在舞蹈的训练与比赛中不断学习进步的结果。

加入国标舞协后,康哲凭借过硬的实力成为核心舞队的内训老师。作为老师,他需要准备更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队员们,而作为成员,他要接受更高强度的训练来应对更多更高级别的比赛。第八届“怀柔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第一名、第20届CBDF“院校杯”公开赛第一名、第31届CBDF全国锦标赛第一名……大大小小的奖杯摆满了面前的桌子,而这些,仅仅只是去年一年的奖杯。

2017年怀柔国际标准舞艺术节合影

因为舞蹈,他去到过中国的许多城市,更站上过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而不论走到哪里,康哲都要和别人这样介绍自己:

“你好,我是康哲,来自复旦大学。”

他解释道:“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不论走到哪里,我都要把我的学校告诉大家,因为我绝不仅仅是代表我自己。我站在一个舞台上,代表的是我的学校,是复旦大学。”

怀着对舞蹈的热情和对学校的归属感,队员们时刻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用更艰苦的训练与更优秀的舞姿在各类舞台上施展才能,而复旦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正在此中传递给更多的人。

知行合一,热爱公益的志愿先锋

舞蹈与学业,是队员们最为重要的生活构成,而公益,也是他们心中自始至终的牵挂。如何将舞蹈带给更多需要它的人?如何把舞蹈中的快乐与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2017年的夏天,国标舞协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合作,派出队员,奔赴中国边疆小镇——新疆塔城进行义务支教。40多小时的绿皮火车,三次旅途辗转,8小时大巴颠簸,历经三天三夜的奔波,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交界,队员们终于抵达塔城。环境恶劣,气候炎热,四周遍布着戈壁荒滩,留在这里的老师寥寥无几,孩子们的教育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复旦大学支教团队的到来,无疑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希望与曙光。

“那边环境特别艰苦,都是荒凉的戈壁滩,内陆地区,又是夏季,每天都特别炎热。”参与支教的队员张遥回忆道。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国标舞协的队员们每天坚持给孩子们教授国标舞,讲述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时的见闻,给孩子们描绘他们因为舞蹈而看到的种种美好。

在国标舞协大哥哥大姐姐的讲述中,孩子们也看到了一个外面的更加辽阔的世界。“希望我们能够带给孩子们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讲述帮助他们看到更加丰富的世界,他们就会更想要努力拼搏。而我们也个过程中,更加珍惜舞蹈带给我们的一切,更深刻地认识舞蹈对我们的意义。”谈到此次支教的收获,张遥如是说。

“将舞蹈带给我们的美好,带给更多的孩子们。”今年暑假,他们将再次奔赴塔城,奔赴需要他们的地方,将舞蹈的种子播撒在更多幼小的心灵之中。

道技结合,艺术教育的实践达人

在国标舞协这个大家庭中,来自历史学系、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各个院系的学生由舞蹈凝聚在一起,其中有四岁开始习舞的“老将”,也有加入国标舞协后才开始接触舞蹈的“新兵”。每个人都在这里收获了舞蹈对自己而言全新的意义。让观者爱上艺术,让舞者更加精进。在复旦学生艺术教育的平台上,国标舞协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国标舞协的零基础舞蹈班现有数百名学员,每周定时举办舞蹈培训,在这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相识相熟,共同体味舞蹈艺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在这里,许多舞者脱颖而出,进入核心舞队,接受更为专业的培训并奔赴各大赛场磨砺实力。“我希望我们这团聚拢的火花可以越来越旺,得到学校更多支持,参加更多比赛,举办更好的专场舞会,开展更专业的零基础班。”社长赵娅男如是说。

“国标舞协的孩子们,他们对舞蹈都是非常热爱的,又都是‘学霸’,所以他们对舞蹈的理念特别重视,比如舞蹈的起源、文化等等,我上课也经常会给队员们讲解这些舞蹈知识,这对他们理解舞蹈、跳好舞蹈有很大帮助。”国标舞协的技术指导老师王劭宾说。在他看来,舞蹈是音乐、肢体、故事情节的结合体,绝不仅仅是几个动作可以概括的,其中包纳的种种理念与情感,才是剥开技术外壳后最该重视的核心,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国标舞协将“道”与“技”紧密结合,培育了一批批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大学生国标舞团队。

谈及未来的目标,王劭宾充满期待地表示:“希望能够将复旦国标舞协会建设得更加专业,培育专业选手与启迪普通学生两者齐头并进,将队员们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也将艺术之美传递给更多师生。”

来 源

国标舞协会

组 稿

张黎

编 辑

曾正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 点赞  124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