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蔡徐坤 / 帖子详情

从蔡徐坤引爆B站,看流量艺人如何跨界圈粉

发表于:2019-04-23 10:03 [ 只看楼主] 8216 0 0

律师函一周后,B站关于蔡徐坤“鸡你太美”的视频依然火爆,新的视频创作也在源源不断的产出。

哔哩哔哩

4月12日,蔡徐坤工作室向B站发出律师函,控诉B站存在大量侵犯蔡徐坤权利的内容,认为B站的相关内容存在故意诽谤、滥用肖像,使用侮辱性词汇等侵犯艺人权利。

当晚,B站官博回应“相信法律自有公断。”并附以《从范志毅败诉,看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反驳。而B站上关于蔡徐坤的鬼畜视频也至今没有下架。

冲突起源

NBA官方宣布蔡徐坤和达米安-利拉德、克莱-汤普森等球星一起成为NBA新春形象大使而一度被推在了风口浪尖,于是一场以偶像粉丝和球迷之间的骂战早在年初就已经开始。

随后,部分网友找出了蔡徐坤出道时的宣传视频,其球技被大量网友批评,更是被作为素材制作成了大量恶搞视频。

跨界“热度”现象级攀升

百度舆情指数

本来是作为娱乐调侃被大众一时带起的浪潮就要归于平静,4月12日,一纸律师函却打破了这种平静,再度把网友与明星拉到了对立面。对立的态度激化了这种本就不融和的矛盾关系,形成了第二次网友的反扑,而这一次反扑,远比上一次要声势浩大得多。

一时间相关视频在B站呈“霸屏”之势,最具影响力的单条视频已经接近800万的播放量(B站之前披露的月活跃度有7000万+),评论却多以调侃为主。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打开B站主页,满屏幕的蔡徐坤鬼畜视频就铺面而来。

B站霸榜的“手绘蔡徐坤打球视频”

导火线律师函

律师函发出后,不单激化了偶像粉丝与B站网友的矛盾,更是有网友指出“律师函存在明显错误”,认为该律师警告的对象是个人公司而非B站,吃瓜群众表示碗里都快盛不下了。

律师函牵扯的公司所属关系

从B站的招股书看公司关系,所属母公司Bilibili Inc.下的三家公司分别是Bilibili HK Limited和Bilibili Co., Ltd.两家负责香港和日本业务的子公司,然后是Hode HK Limited也就是香港幻電有限公司,其全资控制了“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控制了B站核心业务的公司。

同时它也完全控股了作为国内业务的主体公司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下属的游戏公司。

在这些公司里面,律师函的对象瞄准了一家名为“上海宽娱数码有限公司”的企业,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为陈睿个人全资公司。所以就有了网上“蔡徐坤律师告错人”的这种说法。

圈内外矛盾难以调和

我们常说偶像艺人是自带偶像光环和包袱的,这样的光环对其粉丝群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对于类似B站用户这种“圈外人”来说,很有可能就是调侃与讽刺的对象。

受限于人群兴趣爱好年龄等多方差异,对比过往偶像“出圈”建立人设的历史来看,粉丝群体与路人群体的意识碰撞在所难免,达成融合的案例也少之又少。

目前看来能在B站成功“存活”的偶像明星似乎就只有张艺兴,这还是因为《极限挑战》选择与B站合作的缘故,吸引了一波核心粉丝用户群来维护粉丝关系。如果再粗略地回溯一下内地偶像“出圈”融合记,或许一下子就回到了曾经“小虎队”的那个年代了。

正确的调和姿势

在蔡徐坤鬼畜视频“血洗”B站的同时,曾经同样遭遇“出圈”压力的流量明星吴亦凡却因为其相对冷处理的方式,莫名其妙收获了大量路人道歉和褒奖,收获了一批粉丝。刚刚在微博发布的新单《大碗宽面》也暗示了他愿意放下包袱,向往跨界融合的决心。

当初“梅格妮大战虎扑JRS“事件中,专门写歌反讽的吴亦凡,如今也端起了面碗与网友互动,这可以说是一种妥协,也可以说是一种智慧。

吴亦凡微博

红极一时的“大碗宽面”素材

这首《大碗宽面》的灵感和素材来自于2年前吴亦凡参加某娱乐综艺时的一段即兴rap,因其搞笑元素较多,被广大网友纷纷恶搞,制作成各种鬼畜视频和表情包。

艺人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还比较遥远,成为丧失理智的无脑粉丝只会给偶像增添更多烦恼,更不要成为恶意中伤他人的网络黑手,有些事情只要远远看着就好,你看这瓜,多甜。

央视点名部分艺人数据造假

偶像艺人流量单一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艺人包装公司经常会用各种跨界合作和公益、综艺活动提升艺人的跨界影响力,但多收效甚微。然而人气对于新生偶像来说几乎和艺人身价直接挂钩,为了维持艺人热度,提高艺人价值,假造流量似乎是必然的选择,前段时间央视曝光部分艺人刷数据欺骗公众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大众娱乐范围内,明星说到底只是娱乐的附属品,追逐明星的粉丝、参与骂战的群众都像是在同一只名为“娱乐“的碗里的附属品。

强行争勇斗狠,厮到杀最后屹立场中的也未必是赢家,更多是一种悲凉。倒不如看破娱乐的本质,主动下场娱乐互动,男女老少相聚一笑,博得“一面之缘”,大众娱乐的诉求也就被满足了。偶像包袱太多有时也是一种负担,更多时候需要艺人采取接地气,更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方式融入其中,自然会获得更多的人气与流量。

再回头看作为热点事件的当事人蔡徐坤,并没有下场参战,也不为此发声。但也从未脱离风暴中心,最后没有忍住以一封律师函和网友们“亲切互动”,很明显“冷处理”没有做到底,也为流量明星们提供了一个反面典型。

明星作为娱乐产业的标志性符号,经常会被卷入到各种各样的风波当中,但无论是主动娱乐还是被动消遣,都是人气增长的信号,跨界破局的机遇,把握机遇适当转化粉丝或者三思而后行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才是明星正确的选择。艺人维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律师函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黑粉们的“原创”产出层出不穷,粉丝们仍然不遗余力地在各大平台控评,举报。互联网上,任何事情都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化,无论这场人称“蔡B大战”的矛盾是继续激化爆发更大的热点,还是逐渐被遗忘。直男群体与偶像粉丝产生的巨大沟壑都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凭空出现的“暴风眼”

偶像明星跨界难寻

客观来讲,选秀节目火热出道的新星艺人,工作室为其倾注的人力财力虽然一定程度上在艺人的名气上得到了反馈,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坐享其成的地步,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开始。

艺人经纪毕竟是一门生意,艺人工作室也并不只是培养年轻人的圆梦舞台,成名后伴随的各种商业合作和更多的曝光机会也就理所应当,谁也没有想到这门略显牵强的艺人代言最终会牵扯到不同圈层之间极为强烈的意识碰撞。

有意无意的酝酿下,逐渐不可控的“跨界狂欢”中,艺人成为了众矢之的风暴中心,不得不为艺人有所作为的工作室和参与骂战的圈外人以及被圈外人点燃的愤怒粉丝都成为了被偶然事件绑架的对象,谁也逃脱不了。

一方面,面对形象遭受抹黑的艺人,工作室必须对此做出反应,否则会成为艺人粉丝声讨的对象,另一方面,作为不被现实偶像入侵的“净土”,B站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强硬态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抵挡着各路艺人公关手段。

实际上B站的偶像粉丝也十分庞大,各种应援团、粉丝群层出不穷,但B站粉丝钟爱的二次元偶像似乎和传统意义上的“饭圈”群体没有丝毫关联,甚至有些水火不容,即便支持偶像的方式和热爱程度大同小异,但这种根本文化上的互不认同,让二者从来都没有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圈内人,大家各走各路,互不相干。

无论是吴亦凡还是蔡徐坤,都是在不同圈层的碰撞与挤压中产生了大量质疑与负面话题。

像吴亦凡这种所谓“黑转粉”的情况或许存在,但并不能成为常态和依赖的对象,最终能够转化为忠实艺人粉丝,为其提供更多价值的可能还是那一小部分圈内的核心粉丝群体,而这面由不同圈层所产生的天然墙壁,绝不是一份大碗面能够解决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善缘街0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