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奇葩 / 帖子详情

百年前英国奇葩抗疫方式大赏:抽烟、喝可可饮料、早晚强迫自己打喷嚏、不和人说话?

发表于:2020-05-18 12:13 [ 只看楼主] 4892 0 0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至今仍有人称之为“史上最惨烈的病毒大屠杀”,全球死亡人数5000万。

很多人都喜欢用那场100年前的劫难,与当下的新冠疫情做对比。

那时,造成2000万人死亡的一次世界大战才刚刚结束,突然之间人们又必须面对另一场更致命的危机: 流感大爆发。

一战:西班牙流感的“温床 ”。图:BBC

疫情从交战前线拥挤的军营里开始爆发。当时前线的卫生条件极差,尤其战壕里,更是病毒肆虐散播的温床。

战争在1918年11月结束,但是随着士兵返回家乡,病毒也被带回去,西班牙流感的魔掌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悄然蔓延。因为散播速度较慢,主要途径是火车和轮船,有些地方在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之后才出现病例。

图:BBC

最后,因为流感而死的人数达到5000万至1亿之间:竟然比死于战争的人数还要更多!

从那之后,全球出现多次大规模流行病,至少有3次流感大爆发,当然所幸都没有像西班牙流感传染规模如此之大,如此致命。

图:1968年流感。图源:BBC

拿那场瘟疫和眼下的新冠疫情对比,非要找出太多共性,或许并不明智。新冠病毒(Covid-19)和西班牙流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新冠受害者主要是老年人,西班牙流感的受害者主要是20-30岁、免疫力很强的青壮年。

但是, 百余年前,政府、个人采取的防疫措施却有不少共同之处。

英国公共卫生署最初起草新冠应对计划时曾研究西班牙流感疫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1918年秋,疫情第二波的致命性远比春天的第一波更严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战争部”的女职员每天早晚散步15分钟呼吸新鲜空气

1918年5月,英国出现第一起记录在案的死亡病例时,一战战事仍然如火如荼。

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英国政府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看起来,当时政府决定, 打仗比防疫更重要。

1919年,英国公共卫生领域领衔专家阿瑟爵士(Authur Nesholme)为皇家医学会撰写的报告说,在拥挤不堪的运兵车上,在紧张忙碌的弹药车间内,在公交系统,病毒如野火般蔓延。

他在1918年7月起草的一份供公众使用的备忘录中建议,出现症状的人应该留在家里隔离,避免参加大型聚会。但是,当时他的建议似乎被政府埋在文山下。

阿瑟爵士说,如果听取了这些建议,应该可以挽救很多生命。但是他也说,“考虑到全国大局,‘继续前进’是主要任务,即使健康、生命面临风险。”

1918年,没有治疗流感的特效药,也没有治疗并发症比如肺炎的抗生素。很快,医院陷入瘫痪。

当时没有中央政府发布的统一封城令,但是许多剧院、舞厅、影院和教堂先后关闭,有些长达数月。酒吧的营业时间已经因战时条例限制而缩短,疫情中大多数继续营业。

足球联赛、足总杯赛事也已经因战事暂停,英国没有取消更多的比赛或限制观众人数。疫情期间,地区级男足比赛以及吸引大批观众的女足比赛如常举行。

一些城镇在街道喷洒消毒剂,群众出门时带上防病菌口罩。要说那时的防护口罩也是很有风格,比如这位接线员,防护措施是“犹抱纱布半遮面”。

当局发出的健康指引比较混乱。和今天一样,假新闻、阴谋论盛行。但是,普罗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无知妨碍了防疫效果。

在一些工厂,抽烟禁令被放宽,人们相信抽烟可以预防感染。

一次议会辩论期间,保守党议员罗瑟尔(Claude Lowther)问道 ,“喝可可饮料每天3次肯定可以预防感染,这是真的吗?”

防疫宣传警告: 流感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等传染。

1918年11月,英国《世界新闻报》向读者建议, 每天早晚用肥皂清洗鼻孔;每天早晚强迫自己打喷嚏、然后深呼吸;不要戴围巾;定期健步走;下班步行;一定要多喝粥。

还有地方政府建议人民 勤刷牙、用盐水漱口。

1918年英国《每日镜报》漫画形容人们不知所措

再看这来自于1918年英国《每日镜报》漫画,在防疫宣传方面,的确是让人一头雾水。

漫画题为“如何预防流感”,下面的注释写着,专家实际意思是:别和任何人说话,别靠近任何人,这样你就安全了。

漫画右侧的塔楼下和楼身字样大意分别是:唯一的办法,闲人免进,飞机请勿靠近。

仿佛有一种淡淡的英式幽默在里面。道理我都懂,但这难度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1919年3月,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红十会工作人员为美国士兵准备口罩

1918年那场流感瘟疫,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国家,但是,各国疫情的规模和政府的防疫努力差别很大。

在美国,有些州采取了强制隔离措施;有些州要求人民必须带口罩。全国各地影剧院和其他娱乐场所关闭。

当时的理发师也要戴口罩,但却无法保证拉大社交距离。用他们的话说,“生死就交给上帝吧。”

纽约比其他美国城市准备更加充分,此前纽约已经有持续20年防治肺结核宣传运动。结果,纽约的流感死亡率更低。

尽管如此,纽约市政府的卫生负责人受到来自商界的巨大压力。业界要求停止“封锁”,允许开门营业,特别是影剧院和娱乐场所。

虽然娱乐场所全部关门,但是关键岗位的员工还是要上班。1918年10月,纽约清洁工在防御西班牙流感疫情期间戴着防护口罩,帮助检查流感疫情扩散情况。

当时纽约卫生部门一位官员说,“看起来滑稽,总比死了要好吧”。

那时,和今天一样,新鲜空气被看作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为保持社会继续运转,人们想出了很多奇葩方法。

1918年旧金山,法庭在公园内开庭

但是,在许多美国城市,防止大规模人员聚集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在宗教场所。

流感疫情高峰期,旧金山人聚集在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外参加礼拜

追杀病毒”的努力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当时的英国人对季节性流感致命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1920年3月,伦敦公交车坚持喷洒防流感消毒剂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烙印,每一个时代出现的瘟疫,对全球都是一场全新的考验,不论是科技还尚不发达的百年前,还是拥有最好的医疗资源和公共信息的当下。

但是人类面对新的流行病,还有太多的未知。 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无解的医学问题——或许正是这一系列原因,如今新冠的爆发,又引起了全球范围海啸般的震动和恐惧。

图:BBC

说了这么多,或许我们就能明白,新冠病毒肺炎这场战役,根本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就能简简单单应付解决的;

有着足够的准备和经验、有发达的经济、医疗体系、公共卫生健康、科技手段的支持,也并不意味着哪个国家可以对这场疫情的入侵关上大门。

不过或许,数字的增长并不再意味着束手无策,现代人学会的不仅是对抗疾病,更是正确地与疾病相处。

愿这场全人类共同的奋斗,早日画上一个句号。

离疫情过去或许还有很远,但对于能够见证和经历这一历史的人们来说,都是一辈子难忘的经历吧……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