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洛阳 / 帖子详情

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刊:90后小伙儿让洛阳铲

发表于:2017-06-10 16:14 [ 只看楼主] 4060 0 0

近日,在瀍河区小李村立交桥下,洛阳孙清娃探铲厂里,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铲锻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孙凯强在一千摄氏度高温的电炉旁,加工着用于制作洛阳铲的锰钢块。作为90后的他已经接过父辈的担子,将这间传承了数代人的作坊挑在自己肩上。不仅如此,他又把洛阳铲锻造的工艺,结出了更新更美的“果实”。

在铁匠铺长大的他,从小就是一把好手

孙凯强说,自己从小就在铁匠铺长大,见的最多的就是爷爷孙清娃站在打铁的火炉旁,一锤一锤地打着洛阳铲。耳濡目染下,他自己也练得一手好本事,还不到10岁,就会打出来小油勺,这些油勺现在还在使用。等到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自己打出来洛阳铲了,尽管爷爷指出来不少毛病,但在少年孙凯强的心里,已经种下了这门锻造技艺的种子。

2009年,19岁的孙凯强正式从爸爸手里接过班,成为洛阳铲锻造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这时爷爷去世已经两年了。但在爷爷手里,洛阳铲从单纯的考古下地用的探铲,变成了石油钻探、楼房打桩等工具,另外在电力、林业等不少领域都能使用。

而他们家族的洛阳铲锻造技艺,在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不仅大大革新,洛阳铲还开发成了文创产品

在自己接手的这8年时间里,孙凯强在继承了爷爷手艺的基础上,还大胆对洛阳铲锻造工艺进行了不少革新。

例如在环保方面,他将过去传统的煤炉替换成了电炉,这样一来,过去需要四五十分钟才能烧红的铁块,只需要半分钟就可以达到锻造条件,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而且还减少了生产中的污染。

另外,他还开发出不少关于洛阳铲的文创产品。他拿出来几把长约二十公分的“缩小版”洛阳铲出来,这些洛阳铲也都是纯手工制造,但是更多方便携带,而且主要作为伴手礼,可以让游客们带回家去。另外还有纯银打造的洛阳铲,更具收藏价值。去年,他带着这些开发出来的文创产品,参加了在新区会展中心举办的非遗嘉年华,获得了不少关注。现在,这些洛阳铲的文创产品和他们生产出来的洛阳铲一样,都已作为注册商标使用。

孙凯强说,尽管现在他们生产的洛阳铲一直供不应求,但他也面临着一个手工匠人最容易面临的问题,那就是传承。他说,他家祖上以来就是铁匠铺,一直都是靠手艺吃饭,因此他的心里一直把匠人精神作为必须要传承的精神。

永不停止学习的他,不仅传承还要发扬光大

事实却并不如此。他说,锻造技艺是项很费工的技艺,因为都是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又脏又累不说,一天光在火炉旁就要站好几个小时,尤其是夏天,车间温度能达到四五十度,火炉旁能达到七八十度,这对制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孙凯强说,就以他自己为例,今年才27岁的他,已经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这跟常年做洛阳铲需要弯腰有很大关系。因此,探铲厂虽然常年都在招工人,但却很难招到愿意长期在这里干活的人,很多人都是干了一段时间,吃不了苦选择了离开。现在在作坊里干活的,都是他的亲戚和朋友们。而只要不出去,他自己也在作坊里干活。

对于今后,孙凯强说,家里祖上就是铁匠铺,虽然现在主要是以生产洛阳铲为主,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个技艺。他下来想去南方学习铁艺,将自家的锻造技艺和铁艺结合起来,开发出来更多的铁艺产品或者工艺品,让这门手艺更加发扬光大,也为了将洛阳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来。

来源:洛阳晚报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

课程推荐

社区热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