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杨氏太极拳 / 帖子详情

全球3亿人练的太极从陈家沟走来

发表于:2017-06-10 18:47 [ 只看楼主] 4090 0 0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几千人的太极表演给全世界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家沟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铜像。

太极拳逐渐走出国门,为更多人所接受。

17世纪中期,河南温县陈家沟的拳师陈王廷,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以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太极拳本来只传本姓,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传授外姓徒弟,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多家流派。

如今,演练太极拳之风不仅在神州大地盛行,还刮到了国外,许多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这一国之瑰宝传播海外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

从陈家沟起源

进入2017年以来,因为太极拳密集的“申遗”活动,这项古老的运动在大众的视线中的曝光率陡增。

太极拳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要溯源到2008年。中国2006年制定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太极拳名列其中。2008年,太极拳是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35个项目中的一个。但是因为申报材料“太模糊”,被要求进行修改并重新申报。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韩国的跤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武术项目。2016年,印度瑜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太极拳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也一直非常高。在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提出了此事的紧迫性,因为有些国家都在“抢报”太极拳申遗。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太极拳究竟起源于哪里,有不同的说法。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一种说法很盛行——张三丰创立太极拳,这一说法的影响较广,以致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也有描述:张三丰创立武当派,成为武当派开派祖师。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个很神奇玄幻的人,一是因为他成就极高,却行踪成谜,二是因为他寿命极高,据说活了两百多岁。在晚年,张三丰创立了太极拳。

然而,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说法,一直存在争议。

2007年8月21日,第四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首届全国新农村农民太极拳健身大赛在河南焦作开赛。这次大赛上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温县陈家沟,国家体育总局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揭牌,这表明,“陈家沟”这一民间广泛流传的太极拳发源地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明朝初年,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武术。这里的地形沟壑交错、兵匪出没,老百姓不胜其扰,为了保卫乡里,村里成立了武学社,陈家沟人习武成风。这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陈王廷创编陈氏太极拳产生了深远影响。17世纪中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太极拳本来只传本姓,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传授外姓徒弟,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多家流派。

在河北发展壮大

太极拳由陈家沟发源,在河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据石家庄武术协会秘书长闫东军介绍,诞生三百多年后,太极拳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主要流派。其中杨式、武式和孙式都由河北人开创,并在河北发扬光大。每天清晨,在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处。打太极拳的人处处可见。这些人以中老年人居多,聊起来,都是以锻炼、健身为目的。至于太极拳创立之初的搏击和竞技功能,几乎没有人了解。据公开的调查显示,无论是民间的太极拳爱好者,还是正规的太极拳套路比赛,多以锻炼、表演为目的。这一现象并非今时今日才开始,早在清朝时就有这样的趋势。

这就不得不提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杨露禅。

杨露禅,1799年生于永年县,当时属于直隶省广平府。传说中他自幼喜爱习武,后接触到陈家沟的传人,为了学习太极拳,先后三次赴陈家沟拜师学艺,每次六年。拜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为师,后成为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关于杨露禅的故事有很多,有人说陈家沟的武艺不传外姓,每当教授时都在一个单独密闭的院落中。杨露禅为了学拳,在远处登上残破的墙垣,借以窥视陈家人传授拳脚。后他刻苦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师傅陈长兴,终被收为徒弟,正式学习太极拳。

1840年前后,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披靡,乡里高手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在北京,杨露禅为太极拳做出了一次重大的改变。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年轻时在山东一带走镖,武功超群,扫荡群寇;晚年时隐居乡里,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太极拳。因此太极拳最初在技击性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到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没想到,杨氏太极以其动作优美、老幼咸宜等特点,受到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的热烈欢迎,流传非常广泛,至今我们常见的24式太极拳,就是以杨氏太极拳为基础改编的套路。

已经走向世界

杨露禅之外,几大流派对于太极拳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

闫东军说,陈家沟太极拳世代相传,因其由陈王廷创建,最初主要传授同姓之人,故称陈氏太极。陈氏太极拳以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所创。武禹襄与杨露禅同为永年人,相传杨露禅从陈家沟学艺归来,名震乡里,与武禹襄结识,武禹襄亦赴河南温县学习太极拳,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乡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由吴全佑所创,全佑师从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的儿子吴鉴泉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除此之外,还有和氏太极拳等,亦为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给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1956年,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的精华编串成24式简化太极拳,人们一般称它“24式”,它有24个动作,内容更精炼,动作更规范,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运动特点。这套“24式”一经推出,立刻风靡神州大地。

到现在,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演练太极拳之风不仅在神州大地盛行,还刮到了国外,许多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这一国之瑰宝传播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

过去十年中,中国推动将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将会以一种独一无二的角度向世界展现我们深厚的文化和历史。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

课程推荐

社区热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