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杨氏太极拳 / 帖子详情

太极拳所求之反应,不是拆招求法而要反求诸

发表于:2017-06-10 18:47 [ 只看楼主] 3907 0 0

说应(1)

太极拳是武术,武术就要能防身技击。失去防身自卫作用的太极拳不是真正的太极拳。然而自卫防身就必然要能与人接手应敌。如何能正确应敌?这是太极拳修为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许多人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孜孜不倦地去寻求克敌之招法;也有不少人热衷于从拳架中以式拆招,想通过拆解招式,寻求到以此招克彼招,以彼招破此招的应敌招术。我认为仅从招术或技法中去寻到应敌之妙,是一条不通之路。如果陷入招式技法的形式中,又如何能迈进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而“由着熟渐悟懂劲,懂劲后阶及神明”的拳之高境界呢?

有朋友会问:既然如此,拳架中的招式于应敌技击有用吗?对此,我是这样解答:首先,我想强调,我从不否认盘拳走架的重要作用;拳架中的每一招式在技击应敌时都能有用。然而,应该说明的是,其作用不在招式的外形动作上,其实质是每招每式都蕴含着拳的内在之真义。无论何招,不论何式,其应敌之作用,均不在其外在形动,而在内里之拳意。如《拳论》所云:“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之”。由此可知,拳之修为,不深究内在的唯一之理,仅从招式技法的万变中追寻,拳中应敌之妙是不可能贯通而阶及神明的。

故拳之应敌,不在动作招法,而在理之贯通;不在外之形式,而在内之神意。其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应敌之“应”。如何知应、和应、运应,以至在接手应敌时,能应对正确,应从适宜,应和合理,应变自如。太极拳所求之应,我以为应该分为两层:其一曰,反应;其二曰,感应。

太极拳所言之反应,应该是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形求意的阶段。纵观拳之修为,无出形意二字。太极拳是以神意为主宰的内功拳,但绝非轻视有形之身,更不排斥身形之修炼。恰恰相反,身心同修,内外兼备,形神俱妙,才是拳修为之真义。离开己身的修为,不合乎拳之真理。因此,太极拳所求之应,首先要通过有形之身的修为,使之做到:虽曲就伸,分合自由,节节贯穿,周身一家。进而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反应迅捷,完整一气。

要做到己身在应敌接手时,反应灵敏,得机得势,就必须做到: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而身无散乱。要做到身无散乱,就必须做到:以气运身,务令顺遂。要做到运身顺遂,就必须做到:周身松通,有形之身要实而虚,通而空,有而无。在平日站桩练功时,要把实体站虚,己身站空,有形站无;在盘拳走架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空手摸拳,虚体走架;在与人揉手时,要虚应敌,空接手。从而做到拳诀所云:四捎空接手,接手点上走。察与人接手应敌时,凡以力手相接,以实相抗,则“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能做到虚应空接,则无顶抗丢扁与迟重之虑。

诚然,在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以练形求应的修练阶段中,身与心,形与意绝非顾此失彼,内外分家,形意割裂。而是以形求意,由有入无,实中求虚。练形不是目的,而是练形以求意,练体以固精,使形弱化、柔化、虚化、空化以至无形无象。

综上得知,太极拳所求之反应,不是拆招求法而要反求诸己;要实实在在地苦练根本。能做到实体虚化,空手接敌。在应敌打手时,方可使对手找不到实处,摸不到重心,使其捕风捉影。任它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待续)

(转载文,谢谢作者辛苦之作)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

课程推荐

社区热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