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杨氏太极拳 / 帖子详情

练太极拳是求其轻,还是求其重?是轻好,还

发表于:2017-06-10 18:47 [ 只看楼主] 3426 0 0

说 重(1)

在太极拳修为中不少朋友问我:练太极拳是求其轻,还是求其重?是轻好,还是重好?根据个人多年的感悟,我认为关于轻与重的问题是在太极拳修为中较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是修拳中带有根本性的重要关口。不能正确明白、理解、掌握和运用拳中之轻与重的内在关系,正是“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的结症所在。欲避此病,须知轻重。

说轻,似乎不存疑问。《拳论》开篇即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十三势歌》中亦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很多太极拳老师在教授时,也都告诫学生盘拳走架要松走轻出。由此可知,求其轻是太极拳修为的重要内容。拳中要轻,不容置疑。

说重,好像心有疑异。王宗岳先师在《太极拳论》中明确告诫拳者:“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亦一针见血地阐明:“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有些老师在授权时,也多有谈轻而避重;重似乎成为了修拳中的病根,甚至成为了拳中之大忌。

有些朋友会认为,由此说来,太极拳修为中既然轻利重弊,则应求轻而避重。对此,我的答案完全相反!拳中非但要寻其轻,更要求其重。拳之修为中,不能知其轻、悟其轻、得其轻而用其轻,求其根源,实则是因为不知其重、不悟其重、不求其重,故不得其重而用其重。拳之修炼中,凡重其轻而轻其重者,凡求其轻而避其重者,所寻之轻,必然会致于轻率、轻薄、轻浮以至轻举妄动。换言之,拳中之轻,出自拳中之重;有重才能轻,有轻必有重;重中寓轻,轻中含重;重不离轻,轻不离重;重轻相济即为阴阳相济。能重轻相济者,方为懂劲。故拳之懂劲,须知轻重;知轻重,乃懂劲之妙门。

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所言:“重为轻根”,即为太极拳中重轻之道也!读《老子》,修拳而悟道,会使修为者内心犹如升起一盏明灯,眼前豁然开朗。一重一轻,一阴一阳,一合一开,一根一果;无重则无轻,无轻亦无重;无果因无根,无根定无果。

何谓太极拳道所求之重?师曰:“重者,稳重、厚重、持重之谓也。”一曰稳重。能稳重,则能固本壮根,必无轻佻、轻浮之病。稳而重,实为拳中之根。稳而重,须在拳之基础功修为中“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察昔日大师们盘拳打手之影像,稳而不迫,重似山岳;其形其神,令观者畏而起敬,佩而折服。

再曰厚重。能厚重,则能从容沉静,必无轻躁、轻薄之虑。厚而重,实为拳中之本。厚而重,则灵而轻。能厚重“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观其走架盘拳,“满身轻利顶头悬”,如行云流水,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三曰持重。能持重,则能灵活轻快,必无轻率妄动之举。持而重,实为拳中之体。持而有重,则动而有定。能持重者“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与人打手时,则能做到:“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绝无轻举妄动,定能舍己从人,不丢不顶;“彼不动,己不动;彼欲动,己先动。”以静制动,后发先至,无往不胜。

由此可知,稳重则根固叶盛;厚重则沉而不浮;持重则灵变有定。此三重实则拳中之根、之本亦之体也。同时,也是人之品格、风度与境界之根基也。(待续)

(转载文,谢谢作者辛苦之作)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

课程推荐

社区热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