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学习资料 / 帖子详情

【一带一路】事关高考、中考以及各大期末考

发表于:2017-06-09 16:23 [ 只看楼主] 3771 0 0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会是中考、高考以及各大期末考的重要命题方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大酋长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番!快学起来吧!

政  治
相关考点分析:

1.经济生活

(1)建设“一带一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建设““一带一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沿途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政治生活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3.文化生活

(1)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试题预测:

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

①有利于逐步消除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②说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④说明我国对外经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从经济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答案:

1.C  2.C

3.①有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②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④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地  理

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我国历时5年修建的兰新高铁2014年底全线开通,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强大运输保障。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部分示意图和兰新高铁甘肃段分布示意图。

(1)古今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路线基本重合,特别是河西走廊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高速铁路成为联通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3)甘肃省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列举两种该省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成因。

地质灾害,如:,其成因为。

气象灾害,如:,其成因为。

答案:

(1)连接东西的地理位置;地势相对平坦;山脚下水源较充足(有绿洲)。

(2)地域广,运距长;资源、货物运输需求量大;沿线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高速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适应性强。

(3)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冰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成因与灾害对应正确即可。

2.读“中亚部分地区”地图与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中亚部分地区地图

(1)简述哈萨克斯坦境内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资料二 阿拉木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唯一对手。

(2)据资料二,评价阿拉木图申办冬奥会的条件,并提出改进措施。

资料三 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的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泊,咸海的水源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两河上游地区的人们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种植水稻和棉花等农作物。

(3)简述两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哈吉跨国项目“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简述“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沿线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冰期较长;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优势:较北京有举办冬季运动会的经验;场地建设投资少;比赛场地集中,交通条件好;空气质量比北京好。

劣势:缺乏组织大赛经验;国内支持率较低;奥运村容量有限。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入,进行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

(3)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咸海退缩、气候变干、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

(4)推动中国、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增加收入;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促进各国文物保护。

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时出发和返航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从地理角度,简述国家“一带”战略的实施对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历  史
相关考点

古代丝绸之路开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展;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两汉

陆路为主: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罗马);使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海路: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联系。

海陆并举

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可到波斯湾

陆路:从长安向东可到朝鲜,从长安向西可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

两宋

陆路受阻,海路为主。

明朝郑和下西洋

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

课程推荐

社区热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