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母婴新妈 / 帖子详情

到了“认人就不好带”的分离焦虑期, 这几种训练方法你可以试试

发表于:2017-07-06 01:37 [ 只看楼主] 4110 0 0

作者:六妈罗罗(liumaluoluo)



我有一位定居北京的高中同学,她家宝宝六个月就开始亲子游泳了。


前一段看她的朋友圈,小朋友刚过一岁生日,已经能被教练单独拉着手潜水4秒,俨然是教练的“得意门生”了呢。

 

可就在前几天,同学忽然微信我,说是自己陷入了焦虑,因为宝宝遇到了分离焦虑期。

 

怎么回事呢?原来,一向喜欢和教练互动的宝宝,最近几节课却忽然表现出极度的不配合。

 

被妈妈抱着做浇水闭气训练啊、仰泳啊都没事,只要被教练接手就眉头一皱,哭个不停,别提有多委屈了。

 

教练说宝宝可能正在经历分离焦虑期,让她耐心等待。

 

就这样任由每节那么贵的游泳课只是被妈妈抱着到泳池里泡泡澡吗?同学坐不住了,抛了个问题给我:

 

喂,罗罗,这分离焦虑到底是个什么鬼?!有没有解决办法啊!



说到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这个概念,首先要解释一个心理学名词,“物体恒存性”

 

对于宝宝来说,“物体恒存性”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宝宝开始意识到即使不在眼前的人或东西实际上还是存在的,同时有意识地去寻找。

 

一般来说,9个月之前的小宝宝是不存在“物体恒存性”的。比如让宝宝看一个玩具,玩具在眼前时,宝宝认为它是存在的,把玩具拿开后,宝宝就认为玩具不存在了,消失了。 

大概从9个月之后,“物体恒存性”逐渐出现。比如这个阶段的宝宝看不到妈妈时,知道妈妈是离开了而不是消失了,为了满足自己对妈妈的依恋需求,宝宝就会通过哭闹、愤怒、悲伤等方式吸引大人的关注,“分离焦虑”这个鬼东西就由此而来了。

 

离开妈妈被其他人一抱就哭、幼儿园门前一把鼻涕一把泪、黏在妈妈身后不让妈妈去上班……这些都是孩子“分离焦虑”的体现。 



发展心理学认为,“分离焦虑”是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孩子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

 

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的分离焦虑高峰期集中在10个月到18个月,也有孩子从6、7个月时就出现分离焦虑,随着孩子认知发展的日益成熟,2、3岁时会得到缓解。

 

虽说是不可避免,但家长不同的处理方式,却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分离焦虑期的长度和程度。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人生中的第一个挑战呢?罗罗查了baby center等外国育儿网站、又问了身边朋友的体会,根据六六克服分离焦虑的经验,总结出了几个应该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提前在家练习分离



置身家里熟悉的环境,孩子感觉更加放心,练习起来更容易入戏。妈妈对孩子说:“我要离开这房间,去厨房拿宝宝爱吃的苹果,拿完苹果妈妈就回到这个房间。”然后立即离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单独在另外一个房间待半分钟、一分钟、两分钟……循序渐进地把离开的时间拉长。

 


给孩子和看护人时间适应彼此


请家里老人、亲戚或者请保姆照看孩子,一定记得要给看护人和孩子留出彼此适应的时间。比如妈妈产假结束时要上班,最好能让姥姥或奶奶提前来家和孩子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请保姆,一开始最好让保姆多来家里几次和孩子熟悉彼此,而不是上来就让保姆单独照看孩子。

 


建立简单而亲密的分离仪式


孩子和妈妈分开就感到焦虑,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孩子害怕妈妈不回来,让孩子提前了解可预见的结果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每天出门前固定一套分离仪式,不用很复杂,也不用很夸张,尽量用简单而亲密的方式表达。比如和孩子说:“再见,我的小宝贝,等宝宝吃过下午茶,妈妈就回来了。”然后给孩子一个快速的拥抱或亲吻。将这套分离仪式固定下来,尽可能每天在承诺的时间回来,让孩子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不是消失不见

 

妈妈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而轻松


这一点很重要,妈妈的情绪会直接感染到孩子。分离时孩子哭个不停,如果妈妈跟着心酸难过,止不住流泪,孩子也会被妈妈的悲观情绪感染,认为分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相反,如果妈妈在离开时表现出对替代妈妈的其他看护人的信任,并郑重地将看护人介绍给孩子,孩子也会对看护人产生信任感。

 

用孩子能理解的概念解释时间


“宝宝,妈妈下班就回家了。”“宝宝,等5点妈妈就来幼儿园接你了。”不少妈妈会这样和孩子说再见,大问题没有,但是别忘了对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并不知道“下班”、“5点”这些大人世界的时间概念。试着换一种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比如“等宝宝洗完澡妈妈就回家了”、“宝宝在幼儿园吃过晚饭,妈妈就来接你了”,用孩子能理解的具体事情将时间概念具象化,孩子的等待更有目标、也更加安心。



如果这些方法全都试过了,却完全不奏效,宝宝还是害怕妈妈的暂时离开,怎么办呢?放轻松,时间是最好的解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不尽相同,因此分离焦虑的表现、分离焦虑期的时间、对训练方法的接受程度都会有差别。

 

老人们常有句老话,说是孩子到了认人的时候就不好带了,后面往往还跟着一句,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

 

是的,分离焦虑这个困扰,最终会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而成为过去式。我们要做的只是不逃避、不欺骗、不偷偷摸摸的离开,我们学习尝试这些训练方法,也是为了更加科学的面对并且陪伴、鼓励着孩子尽快度过这个分离焦虑的阶段。

 

未来的路那么长,我们不可能陪孩子一生,但孩子的脚步慢,我们也要耐心的,去等等


分离焦虑的阶段,可能每个孩子都或长或短的会经历,尤其面临孩子上幼儿园时,对分离恐惧症的焦虑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有。现在发这篇稿子,一是回答好朋友抛来的问题,二是给九月份准备送孩子入园的姐妹一些建议。解决方法中的好几点,其实是需要一段时间实践的,早准备早受益。如果需要家里其他人配合的,也要提前和家人们沟通好,否则老人最喜欢的可能就是跟妈妈说“你快走!趁她看不见偷偷走!”,相信我,那样的过程多几次,对孩子克服心理焦虑,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都是极其不好的影响。


作者简介:六妈罗罗(liumaluoluo),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皆因我们坚信,唯有母爱和宝宝不可辜负。


我们不仅有情怀,还有用。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