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爱用“斋”来命名自己的书房?

发表于:2017-07-11 06:00 [ 只看楼主] 4043 0 0
书房是现代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空间,也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方天地。但古人并不是叫做“书房”,而是大多喜欢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字来命名书房。

【宋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如我们熟知的蒲松龄“聊斋”、纪晓岚“阅微草堂”、刘禹锡“陋室”、陆游“老学庵”等,都不是用书房来命名,其中“斋”是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

【蒲松龄“聊斋”】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书房文化自然也颇受重视。


【南宋佚名绘《人物图》】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那么,古人最理想的书房什么样?何谓“斋”?“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

【明谢环绘《香山九老图》中书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

“芸窗”、“芸馆”、“萤窗”、“雪窗” 是书房的别名。“芸窗”和“芸馆”缘于古人藏书用以驱虫的香料——芸;“萤窗”、“雪窗”典出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求学励志故事。别名虽然别致,也只是诗文中偶用,因为书斋的“斋”是最雅致大方的。

【《琉璃堂人物图》】
古代文人常为自己的书斋起斋号。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司马迁虽有巨著《史记》传世,但未闻其斋号。《陋室铭》是一篇斋记,但“陋室”不能视为书斋名。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

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

至明清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书斋雅名。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蒲松龄的“聊斋”,皆是意蕴深远。

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没有过多陈设。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但总有一点是书房应有的品质,那就是清雅。

古人不但不求书房豪华,也不在意书房的面积有多大。南宋文学家陆游在《新开小室》诗中说:“并檐开小室,仅可容一几。东为读书窗,初日满窗纸……”虽小,但陆游对小屋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即使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如清乾隆皇帝位于故宫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仅八平方米。
从上述名人书房可以看出,古人心中的理想书房其实就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所以,这句话常被古人书成楹联挂于书房。


古人的书房追求一个“雅”字,一桌一椅一盏灯,再有几架书,足可成书房,但要想让书房雅致脱俗,爽心悦目,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古人的书房中,除了桌、椅、橱、灯和笔、墨、纸、砚……这些基本物品外,往往还会添置几榻、乐器、香器、水器、字画、古玩、珠玉、盆栽等。

【宋高宗书《孝经图》中的榻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人的书房中,必备之物还有一张几榻。


古人为什么爱在书房中放榻?《长物志》称:“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放东西,当几案使用:“燕衎之暇,以之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彞,罗肴核,施枕簟,何施不可?”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

课程推荐

社区热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