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亲子 / 帖子详情

练"拳法"、听故事 上海博物馆举办亲子夏令营

发表于:2017-07-17 13:59 [ 只看楼主] 3683 0 0
原标题:练“拳法”、听故事……这个夏令营一开放就被“秒杀”

在博物馆里过暑假,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7月11日,上海博物馆亲子夏令营开放媒体探营,孩子们扎马步、学功夫,边看边听文物故事,在欢声笑语中进行课程学习。这也是上博首次在暑期举办这样的夏令营。
“师父”来自武当山
上午9点,孩子们按时到上海博物馆打卡,开始一天的夏令营,第一堂课竟然是“功夫课”。尽管室外太阳已经把地表烤得热辣辣的,但上课时,仍然要先在外面抬腿、练拳,然后才转入室内。这些六七岁孩子们能否吃得消?没想到,户外练习整齐有序,孩子们口号响亮,一招一式已经打得有模有样。

功夫课堂 邓佩仪摄
年轻的功夫课教学老师刘长友被孩子们称为“师父”。每当孩子打出一拳,踢出一腿的时候,他都会一一上前细心指导、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尽管严格要求,但时不时也会跟“徒弟们”开玩笑“打屁股”。刘长友的功夫出自“名门正派”,他先去少林,后去武当,在武当山上学了传统拳法。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刘长友曾在中国馆表演武当太极。后来,他跟着师兄下山,在上海开起了武馆。
不过,他教孩子们的是传统武术基本功五步拳,包括武术的基本动作如马步、站立、冲拳等,“功夫课的教学目标是让他们健康、快乐,增强体质。10天下来,孩子们也能习得一套基本拳法。”有趣的是,在练习功夫前,刘长友要求小朋友们要先双手抱拳,毕恭毕敬地道一声“师父好”,有些孩子调皮喊了“长官好”,刘长友连忙纠正,一定要说“师父好”。为何叫师父?“这是我们练武时必须遵守的礼节。”他介绍,抱拳手势取自中庸之道,右手握拳,左手伸掌,从胸前推出,同时一定要叫一声“师父”。“师父不是单纯的教练,其中也含有礼仪。拳、掌中都有礼,我在教他们功夫时,也会教他们传统武术的礼仪。”
博物馆课堂里言之有“物”
夏令营共有四期课程,每期为期10个连续工作日,第一期从7月3日开出,已经接近尾声,其中“郭爷爷”的系列导览课程的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之一。“郭爷爷对于青铜、陶瓷、书法馆等都非常熟悉,而且很会和孩子们互动。”说起郭爷爷,上博馆长杨志刚赞不绝口。
孩子们口中的“郭爷爷”名叫郭青生,曾担任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是了做了20多年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老法师”。郭青生的雕塑导览课分成三个部分,先在教室里讲基本知识;然后去雕塑展厅现场感受文物、讲故事,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体会,甚至会让他们坐下来模仿雕塑的表情;最后再回教室总结。一堂课跑进跑出,孩子们在展厅里玩得开心,下课后,郭青生已经满头大汗。“今天牙疼,连续几天都睡眠很少。”等孩子们走了,郭青生才对记者道出苦衷。尽管“牙疼”导致上课吃力,但正如课程名称《佛陀的微笑》一样,孩子们眼前的“郭爷爷”一直都微笑着,把最美的雕塑故事讲给他们听。

郭青生在展厅给孩子们上课。黄悦摄
“选择微笑这个主题,是想让他们学会欣赏什么是最美的雕塑艺术,除了人物姿态,更重要的是心灵表达。中国文化本来就是非常深厚的,故事很多,任何一个老师只要把故事讲的好,孩子们都会感兴趣。现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教育机构,它和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建立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博物馆的最大优势是有'物’,如果不很好的利用,我们的教材是不完整的。”郭青生的讲述吸引了探营的记者围成一圈。面对这些成人“学生”的好奇提问,他也禁不住感慨,亲子原本就是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参与,按道理家长都要来听课。但现在,家长们大多放下孩子就走了,亲子课成了单纯的儿童课。“我们很欢迎家长能加入进来。”
此外,亲子夏令营还有诗词、国画、书法课,以及“大英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历史”展览系列课,以及《中国色彩设计》、《孔子和他的时代》、《小小策展人》三门不同系列课程等。此次夏令营一共招生80名,一经上线就遭“秒杀”。不过,目前上博暂无“扩招”计划。杨志刚介绍,上博本馆计划五年以后第二次大修时,将配套更多青少年教育设施,在上博东馆也在积极筹建针对青少年教育的体验互动场所“探索宫”,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场所。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