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束无聊的中西医之争!

发表于:2017-07-18 10:10 [ 只看楼主] 3179 0 0

关于中医的争论非常的有意思。其争论的焦点常常置于“中医和西医何者更为优越”或“中医是否为伪科学?”这类问题上。第一个关于哪种医学更优越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很大的讨论的意义,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适用的方向。所以笔者更想和大家讨论第二个问题。

笔者学习的是西医,站在西医阵营跟许多中医粉辩论过,也曾经因为看不下去一些无脑黑中医的所谓“讲科学的知识分子”而努力维护中医的名誉。其实当我们谈论多了这类问题会发现,中西医之争不仅仅是临床应用的问题,更是社会、历史、文化甚至哲学思维上的问题。

谈论中医时,我们姑且先给它下个定义。“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常见论点一:中医的理论来源于古代错误的世界观

懂得一些中医常识的人大都知道中医的理论基础为阴阳五行学说,其学说的根基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其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中思想也反映在中医治疗用药中,如中医使用的药物是天然药材而不是其有效成分。

然而朴素唯物主义作为唯物论的一部分其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中医从物质角度出发来探索人类疾病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其从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来说明疾病产生的方式也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就世界观这点来讲,我们可以讲中医的理论来源是相对落后的世界观,但是落后的绝对不等同于错误。且从中医定义中来看其中本就包含传统概念,所以其融合传统哲学也无可厚非。

常见论点二:中医的诊断、疗法、用药没有科学的依据

自从新文化运动至今,民主、科学的思想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西医何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从整体水平开始进去微观,研究系统、器官,甚至到达细胞分子水平。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专家马不停蹄的做研究希望找到各种疾病和药物在细胞分子水平的靶点,医生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疾病本身。

国人在大量接触外来文化时,逐渐接受并内化了外来的价值体系、科学观和逻辑思维。然后用新学来的一套理论来审视自己的传统医学理论,自然是漏洞百出。审视本民族的传统哲学和传统医学理应利用自己民族的目光来审视。

现代的社会医学家看到了临床上医生过度关注疾病的生物学特征的做法,于是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全方位医疗模式。然而我们在中医的诊疗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全方位医疗的影子。西医看病重视疾病本身、重视检查结果、重视实验室依据,但是有时可能忽略了患者是一个完整的有情绪和社会关系的人。反观中医在诊疗中,会关心患者的情绪、喜怒哀乐。并且有相关的理论,这些都是西医可以借鉴学习的。

常见论点三:很多病中医都治疗不了

中医黑和中医粉辩论时,时常喜欢拿这一点来说事“中医有牙医吗?中医怎么对付牙疼呢?中医对外科疾病怎么办?”用这些问题来抹黑中医本就是没有道理的。每一种医学都有其应用的方面。没有什么治疗方法和原理是能适用于所有疾病的。不具有普适性并不能称其为缺点。

也存在不少的疾病,西医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但是中医却有好的疗效。比如一些现在越来越多发的慢性疾病。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在现代经典的临床治疗中很难得到好的控制,其重点多放在疾病突发的处理上。但是中医调理的观点对于现代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的改善和慢病的控制上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而且中医没有外科更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失传已久的《黄帝外经》,在历史上也不乏名医通过外科方法治疗患者的例子。而医学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中西方文化交相融合中,中医的很多外科技术也融入了西医的外科技术成为了现代的外科学。

笔者无意引起中西医的冲突,我更想表达的是,医学是严谨的科学,但是它同时也是充满着人文精神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幸福学,为病家牟利,帮助病人追求幸福生活。中西医能从对方的学科中互相学习互相发展更好的为病人服务,难道不是医者最想看到的吗?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

课程推荐

社区热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