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梁兴扬 / 帖子详情

画一缕轻风,吹凉夏日|意苏州精选

发表于:2017-07-21 12:49 [ 只看楼主] 29090 0 0

画一缕轻风,吹凉夏日|意苏州精选

扇子,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扇子的功能与形状,还有那些源远流长的扇子诗、扇子画,却深深印在人们的脑子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扇子,永远存在。

在我的印象里,扇子有很多种,蒲草扇、麦秸扇、竹篾扇、芭蕉扇、鹅毛扇、折扇,至于丝绸扇,尤其是雁羽扇,就不是寻常之物了,难得见到。这些扇子,大多为桃形和圆形。大概是质地不同,不同的扇子,会扇出不同的风,比喻:芭蕉扇、竹篾扇的风清凉,给睡熟的婴儿扇扇子,不能用这两种扇子;蒲草扇、鹅毛扇的风柔和,很舒适;而麦秸扇的风,总带一些暖性,有点儿不那么解热的感觉。扇子,不仅带来凉风,还能驱赶蚊虫,夏夜纳凉,乡亲们聚在一起,除了说话声,就是扇子的拍打声。

早些时候,麦秸扇很普遍,每户农家都有好几把。这种扇子,价格便宜,很轻巧,也很艺术,一根根麦秸管,沿着篾圈竖着排列,很整齐,见不到任何隙缝,中间还有一个篾圈,桃形,所有的麦秸管,都在这里收头,由于制作精巧,几乎看不到麦秸管头,更看不到周围以及中间那个篾圈,即便是扇柄,也是用麦秸管横着缠绕着,底部还打上一个小花结,也看不到一根小小的篾棒。整把扇子,金黄如谷物,一棱一棱,就是一件难得的工艺品。不过,由于是草本,只能用那么一两个夏天。竹篾扇、蒲草扇、鹅毛扇,虽然经久耐用,但没有麦秸扇上看。

画一缕轻风,吹凉夏日|意苏州精选

说起扇子,便想起了商代,商代发明了扇子,但只是用以遮阳、挡风沙,直到西汉,才用来扇凉,种类也多起来,尤其在东汉,一改单一的羽毛扇为丝绸、绫罗扇,就扇子款式,是个飞跃。在扇面题诗作画,最早出现在三国,并有一则杨修与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典故。咏扇,当数唐代白居易,“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这样,扇子就有了生命与活力。北宋时有了折扇。画扇、卖扇、藏扇在南宋盛行,还有了扇辅与画商。明清的文人墨客,画扇、题扇为一种时尚,郑板桥、齐百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都是一代大师。据说,老舍先生热衷于收藏书画扇,因为那是中国书法、绘画的浓缩版。

扇子就这么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在岁月的长河里,有些扇子被定格了,让人记上一辈子,鹅毛扇就这样,明里暗里,总是与足智多谋联系在一起,如诸葛亮摇着它,运筹帷幄,如背地里替人出点子,虽不受欢迎,但与鹅毛扇有关。忘不了的还有折扇、绫罗扇,在古书与影视剧里,是那样赋有才气、剑气,以及闺阁仕女的文静娴雅。而生活中的蒲草扇、芭蕉扇、麦秸扇,却充满着挚爱亲情,更忘不了,无数个酷暑的夜晚,奶奶和外婆手里的扇子,是那样的清凉!扇子,还附着许多乐趣,轻轻一扑,荧火虫就落下了,嬉笑一片……

扇子,在多半时候是悠闲的,即使蝉鸣能叫出火来,还是不紧不慢,一扇一扇,仿佛与夏日叫板。但扇子也有急的时候,农家人汗流浃背地从地里回来,一进门,顾不得揩一把,便打起赤膊,抓起了扇子,这时,扇子真的有点如鹤翻空了。

如今,空调、电扇,已走进千家万户,传统的扇子,似乎有点古朴,偶尔见到时,总想注视一会儿,大约是一种情感吧?或者,它即将永远地远离。然而,有一种扇子不会远离,这就是苏州、无锡一带的工艺扇。工艺扇,格调高雅,精美绝伦,是名副其实的观赏品,装饰品,但仍旧是扇子,透过那些秀丽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联想到的,还是它的清风。扇子,不会走远,永远摇曳在我们的生活里……

——张先鼎 《闲话扇子》

画一缕轻风,吹凉夏日|意苏州精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