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页 / 读书 / 帖子详情

小伙确诊却未传染、医院男子读书......疫情危机中,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律?

发表于:2020-02-18 11:41 [ 只看楼主] 5090 0 0

01

疫情是稻草,是照妖镜

这两天看一个新闻,一个被确诊的小伙,回家隔离了好几天,也没把身边的家人传染上。

后来这个小伙自己解释,就是因为防护做得好,从武汉回到家,全程戴口罩,也很少与他人交谈,基本都是一个人呆着,到了家,也取消了年夜饭,与家人也是分开吃饭。

这就是因为自身管理做的好,也没给其他人增加负担。

无独有偶,我还看到了这张图。

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改造而成的“江汉方舱医院”,一个男生带着口罩,安静的看着书,书名为《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这张图虽然不像一线医护人员照片更能被广泛刷屏,但也引起了不小关注,甚至连该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看到新闻后,还在其社交账号上进行了转发。

除了那些在疫情中贡献更明显的医护、一线人员之外,我也想特意说一下这一类人。

即在危机中不会被乱了节奏、甚至表现出比日常更淡定的普通人。

首先,这样的人,非常稀缺。

面对问题,人们产生感性的慌张、焦虑,总是比理性的思考、控制更容易,这是人之常态。

其次,拥有类似这样特质的人,也更容易成为领袖级人物。

电影《教父》里,教父的喜怒哀乐,向来很难外露,而越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越不会轻易表露情绪,进而也能更好的去指导他人、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定心丸”作用。

公司也好,家庭也好,其实多几个这样的人,都能够让危机变得不再那么恐怖,至少在心理层面上。

毕竟,因为这场疫情,也是让我们认清了很多现实:

很多公司平日不懂得开源节流,说白了,疫情就是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员工也发现,原来公司没有自己,照样可以运转,疫情成了检验工作能力的照妖镜。

而这些想法出现,如果当事人又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原因的话,只会让现实变得越来越糟。

正如职场博主“恶魔奶爸”所说:

“这意味着普遍的公民意识和文化倾向上的严重问题,即摸鱼是常事,工作不尽责可以理解。这种文化惯性会严重导致制度的监督失效,也就是庸吏杀不尽,源源不断来。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原本可以局限在小范围的地区传染病,最后硬是扩大成全国级别、给无数行业造成打击、破坏经济的巨大冲击性事件。

一个个好好的护士,被硬生生逼成战士,不仅要忍受艰难的工作环境,每天工作都变成了要面临赴死的阵仗。

而《财经》曾提到,武汉卫健委在之前就已经举行过很多传染病演练,可一旦真发生了重大事件,所有人的表现还是极其不理想,这足以反映出相关机构与人员平日的问题。

另外,关于这次疫情相关的行业反思、网上也已经很多了。

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微信里的几个群,每天也都在反复讲着如何减少损失,如何化危为机,都在忙着判断这次的行业损失、避免不了又如何最小化等等,给中小老板们各种提建议。

之后,听了课的老板,也会继续下去给员工、高层们稳定民心,除了商业领域,有更多直播开课的老师,也都在屏幕前忙着安慰学生,尤其是“这届最惨”的高三学生。

再往大了说,各大心理机构的专家在这段时间也是忙的团团转。

毕竟,咨询的人太多了。有失业的,有公司熬不过去的,还有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基本上,乱成一窝粥。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毛病,就完完全全体现出来了。

在疫情中,有老板体会到不容易了,开始让员工在家读《毛选》,写读后感。

也有老板开始反思以往的管理,是不是对员工太松懈了,对企业经营情况太乐观了?

在日本给中国捐献物资的时候,也有人发现,诗歌原本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却在关键时刻又让日本人出尽风头。

其实,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储备也成了关键。

存钱,存知识、存能力、存人脉…….在人生任何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为。

尤其是在危机、突发事件面前,虽然不能保证让你全身而退,但至少不会像其他人一样,那么快的倒下。

02

自律,更容易反脆弱

那么,要如何去存呢?

但从难度上讲,其实并没有那么难,甚至比你很多本职工作内容要简单的多。

但反过来,也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光是从执行上,就已经有太多人做不到了。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过:

“愈是忙碌的时候,愈应该认清真正重要的事是什么,养成确认优先顺位的习惯,否则事态会渐渐演变成可怕的局面。

苟且的次数逐渐累积,一点一点地侵蚀你的生活,不知不觉间你的世界就全变了样。

网上甚至还流传过他的作息规律:

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每天下午五点半结束工作;七点和家人用餐;九点准时睡觉;周日五点起床晨跑;洗车冲澡吃早餐;八点熨烫下一星期的衬衣手帕。

这种看起来就非同常人的“苦行僧”式生活安排,虽然不知真假,但在现实,还真就有这样的例子,我一个朋友,就是个典型。

她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一到下班或者放假,别的同事,都是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一个不落,又是爬山又是打球,而只有她,周末也在出租屋里学习网课、学习额外技能。

有一次,她还在群里提醒大家,需要重视勤奋,不要做懒惰的奴隶等等,当时还被很多人嘲笑过于古板。

后来,当公司有段时间经营状况不好,全员降薪,大家都发愁,但由于平时不懂节省、没有存款,又有花呗、房贷的压力,能力又不出众,就算是工资少了,也根本不敢辞职,只能继续在公司整天受上司气。

而这个朋友,既有存钱的习惯,又在平日的工作中加了不少其他公司的高管,也都给对方留下不错的印象。

在那段时间,直接顺理成章辞了职,跳了槽,薪水更是翻倍,完全不受原公司的降薪影响,差别之大,让当初那些嘲笑过她的同事,最后羡慕得不行。

我还听说过一个财经自媒体创始人,快近40岁了,还是异常的勤奋。

当全公司的人都在国外度假团建的时候,员工们基本都睡到上午十一点,只有她,依旧还是雷打不动的五点钟起床,雷打不动的看一会书,做积累。

很多人以为成功者多是天赋高,其实并不是。

由于工作关系,我朋友圈里也有不少这样,勤奋到骨子里的人。

有雷打不动5点钟起床的打卡狂魔,即使过年、放假也不例外;

有定期户外跑步,每次都能坚持十几公里的中年人;

也有每天在朋友圈输出自我反思,并且已经坚持这样5年以上的创业者。

这些自律的人,还有个共同点,都是白手起家,赚的钱也远远超过普通打工者。但每天依然还像苦行僧一样坚持。

这种自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是他们的基因一样。

无论别人看起来再难以完成的事情,再难执行的flag,他们也照样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说实话,他们很多的坚持,如自我反思、跑步、早起……其实并不是生活,更不是工作的刚需。

换言之,即使不做这些,对工作与生活,在短期内也未必能有多大的影响。

但也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好习惯,让他们获得了比别人更健康的身体、对生活有条不紊的节奏感,以及更容易经受住危机冲击的反脆弱性。

这样极其自律的人,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一到关键时刻,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光环,也能把危化成机。

当然,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观总是因人而异,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要遵循这样的生活方式。

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人,不仅能够在人际交往中,给其他人一种信赖感,更能在危机中,凸显出长期认真工作与生活的优势。

认真的人,在生活中永远会收获到惊喜。

03

若疫情过去,如何度过剩下的2020?

很多人说,2020好像开启了加速键。

正值人生大好年华的高以翔猝死…….近段时间以来,太多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其突发、揪心与紧急程度,超过了任何人所能想到的范围。

如果说2019年的难,还是大家都能预料到的,那么2020年的难,完全就是意想不到。

那么作为普通人,无论感染隔离也好,宅在家里也好,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说,能够做什么?

当然,提前声明,不是说做了,就能够具备对下次危机百分百的抵抗力。

但起码,可以让自己不会白白捱过一次次冲击,不会让这次疫情发生的几个月内,除了每天唉声叹气、长吁短叹之外,一无所获。

首先,就是有意识的,去好好反思,从自我发展到现实环境。

如果说当初,因为工作生活忙得团团转,没时间读书、自我反思的话,那么现在也是个好时候。

即使你就是特别幸运,过去无论做什么都一帆风顺,但这次疫情也会多少带来影响,那么这也是一次机会,会让你有时间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电影《雪国列车》当中,列车长不惜人为去制造灾难,让火车上的个体自相残杀。而这么做的理由,也是因为一个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又无比现实的道理:

社会始终是需要平衡的,所有的食物、水源,以及更多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然,这句话如果理解成弱者“该死”,还是过于狭隘与极端了。

不妨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越是经历过磨难,越是能够让人认清自己,认清世界,从内进行自我淘汰和清洗,向更理想的自我前进。

听起来很玄学,但就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中,人们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而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之后,就不要被过多的信息所干扰,要有意识的排除额外的声音,要学会相信自己。

同时,一定要跟人不一样。

我见过的,很多人的自律,都是跟别人不一样的,而且他们也足够自信,能够让别人,从“看不懂”,变成“追不上”。

不要让别人的观念,去影响你。

罗马皇帝哲学家奥勒留有一句名言: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人不能很快作出决定,不会坚定,也更容易放弃。

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谁也无法保证会发生什么,但凡平日,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准备一点,也不会将自己置于“无路可退”的死局。

最后,也是危机应对能力,之前说过的,等疫情过去,存钱、存知识、存能力,就一定要重视。

无论你是刚进入社会,还是已经打拼多年,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不要听别人说什么赚钱就应该享受的胡扯鬼话。

娱乐可以,但不能顾此失彼,不要让自己的方方面面,都是捉襟见肘的状态。

暴露越多短板,无疑只会加大风险。

否则,未来的几年里,说不准还有什么危机。很多行业经济复苏也需要时间,而下一个黑天鹅来临,无论是大自然的报复,还是人祸,一旦某一个正好不幸对准了你的生活,最后,只能成为无数被统计的那一个。

在无数灾难面前,人类都不一定是战胜的一方,而且,很多灾难的后果、副作用,谁都无法预料在多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但唯一能够确定的,只有人类不断增长的经验。

  • 点赞  0
  • 收藏
  •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二维码

  • 分享

全部回复 (0) 倒向排序